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

跨越三代興衰 重新定義MIT的在地驕傲

2020.Oct.27

「最慘的時候,他難過地跟我說,還是我們遣散員工,就我們兩個自己做,一個印布、一個車布,應該還撐得下去,但我心想,要就收起來、要不就想到新方向好好做!」洽維總監李月娥輕拍丈夫的臂膀,溫柔的眼神夾雜著體諒與包容,從全盛到谷底,又翻身創新品牌,她很清楚放在洽維總經理陳錦賜肩膀上的,是台灣四大毛巾外銷廠之一第三代的重擔。

挺過大陸市場衝擊、金融海嘯,陳錦賜和李月娥帶著自創品牌《無染》力圖打造MIT的環保淨土。


傳承三代的老企業,創辦人陳傳旺起初的本業並非做毛巾生意,除了擔任保正一職,還販售家宅後方的相思樹林增加養家餬口的收入,將小枝幹燒成木炭賣,而大樹頭則販售給台化廠萃取縲縈製作毛毯,再當起行商批回毛毯做銷售。眼見毛毯的銷售穩定且利潤高,尋思:「既然我就是原料供應者,為什麼我不要自己來做毛毯呢?」

五個嗷嗷待哺的年幼孩子要養育,陳傳旺需要更多的經濟收入,透過朋友牽線購入10台中古機器並引進數名技術人員,待一切就緒準備上線,才發現原以為買到的毛織機結果卻買成毛「巾」織機,雖然製作原理相似,但機器設備的規格只能製作毛巾,在沒有鑑賞保固期的年代,陳傳旺只得硬著頭皮趕快找毛巾相關製作技術人員,不僅生產線重新定位,連行銷市場都得重新找尋。

從販售木炭、毛毯行商到跨足毛巾產業,沒有前例可依循的陳傳旺起初有些茫然不曉得市場在哪裡,「後來有幸認識一名遠嫁日本的清水女孩,透過她知道日本餐廳的小方巾、溫泉飯店的長毛巾需求量很大,在通過日本人嚴格的品質要求後,開始大量外銷日本市場。」陳錦賜回憶道,民國七十幾年毛巾外銷產業蓬勃發展,《洽維》常常都是一天一個貨櫃的量這樣在出貨。

廠內的員工大多從年輕做到老,連頭家嬤(左)到現在也常常在廠內協助製作。


接班 在最壞的時刻看見轉向的微光希望

穩定的外銷市場,讓陳錦賜接班的時候還能見到毛巾業的大好榮景,但隨著台灣勞工與環保意識抬頭,加上中國大陸的拔地崛起,大幅蠶食鯨吞日本市場,急遽衰落的銷售訂單,讓夫妻倆不得不趕快緊急開拓新客源。

有著大陸設廠工作與長期外銷練就出的膽識與基本外語能力,夫妻倆飛到美國待了足足一個月想要找到適合切入市場的產品,「我們知道這時候不做轉型不行,因緣際會下讓我們認識到海灘巾及運動毛巾龐大的內需市場。」從做慣的廚房方巾到要求更為嚴謹的高精緻運動毛巾,Tommy Hilfiger、Nike、Wilson都是合作對象,後來連日本的Mizuno、YONEX也成為固定合作品牌。

但在競爭激烈的毛巾產業,不少台灣同業也想循著《洽維》的路搶下運動毛巾市場,陳錦賜發現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容易吃悶虧,於是想到「打群架」的概念,結合水壺、帽子等廠商進行異業合作,「當時客人訂購運動毛巾,我們就主動問品牌是否有要開發其他相關商品,不只協助廠商媒合更主導設計開發。」以前所未有的經營模式,在30年前第一個做跨界整合,《洽維》也從OEM跨足到ODM的嶄新市場。

走過外銷榮景的老廠房,在陳錦賜和李月娥手中蛻變為自然製程與無染色商品的新型廠房。


新品牌 帶領老廠牌走得更遠更寬廣

不管是OEM還是ODM、即便合作的品牌再知名,終究還是為他人作嫁,依附品牌而生的市場,差點被2008年那場金融海嘯淹沒,「近半年沒有接到任何新訂單,每天都坐在家裡發愁,我從紗線廠被他叫回來幫忙以為是生意好到忙不過來,沒想到是他想靠兩個人撐下去。」李月娥深知陳錦賜沒辦法讓爺爺的公司敗在自己手上,但如果沒有另覓他途,就只能在死胡同裡轉不出去,他們想到1990年時幫法鼓山師父們製作的一批打禪用無染毛巾,或許,這是生存下去的一條活路。

早年鄰近的弘光科技大學邀請法鼓山舉辦佛學講座,師父拿著胚布登門詢問是否可製作完全無染色的純棉毛巾,「當時很為難啊,等於我要停掉兩台機器獨立製作少量毛巾,但考量社會企業責任,加上評估原布毛巾應該不會太難製做就接了訂單,沒想到,還真的很難做。」陳錦賜說道,一般毛巾都是經過後加工染色才變得鮮亮繽紛,但要以自然織法做出顏色均衡、品質穩定的無染色毛巾,勢必得用好的原料才做得出來,「越簡單的東西越不好做!」

以天然製程、無染色的毛巾作為新品牌《無染》的主力商品,夫妻倆知道自己東西好,但並沒有把握市場是否能夠接受,起初主要都是環保單位或宗教團體採購,邊持續《洽維》的外銷生意,邊辛苦耕耘新品牌,直到2010年受到紡拓會邀請參加台北紡織展,樸素淨美的形象在一片五顏六色中脫穎而出,不僅受到歐洲客人的獨鍾青睞,訴求純淨天然的「阿原肥皂」也來採購。

勞動中的雙手,留下歲月刻劃的痕跡,以及不容置疑的品質保證。


紡織展一役成功打下了信心,夫妻倆尋思或許循著相同屬性的阿原肥皂路徑能找到自己的市場,於是從熱鬧的觀光街區開始拓展,陳錦賜本著阿公當行商賣毛毯的精神,揹著個大布袋以俗稱「對戶口」的形式挨家詢問,卻苦無願意接受寄賣的商家,「當時就每個點都去嘗試啊,結果在南庄不小心車子逆向走錯路,熱情的店家出來引路,結果這家店就成為《無染》的創始原點。」

陳錦賜在屋簷下的小攤車擺放一區《無染》商品,在一片客家艷彩花布中獨特醒目,很快就受到觀光客關注,經過回頭客囤貨與口碑推薦,《無染》開始在各大通路鋪展開來,而除了基本的方巾、毛巾及浴巾等長銷商品外,也發揮巧思開發「草裙舞擦手巾」、「斗篷擦手巾」等商品,陸續研發的商品從2014年開始獲得MIT微笑產品台灣金選入選認證,也在MIT的扶持協助下,品牌更見茁壯。

目前不僅媒合異材質設計商品並與各大機關通路合作,《無染》更力圖挖掘全新媒材,「泥染」、「鏽染」都是進行中的獨家創意,「既然喝止不了同業抄襲,那我們就走在最前面,我不怕你抄,最好我們可以讓織品產業再次壯大。」無懼同業搶食市場的開闊胸襟,李錦賜想要重回阿公那個「共好」年代的盛世榮景。

透過各式異材質的媒合應用,無染色的天然商品依舊能有萬姿多彩的模樣。


培育 埋下棉花種籽長出環保能量

從早年外銷日本溫泉飯店墊下對品質絕對要求的基礎、接著深耕美國市場習得拿捏精細的分毫尺寸,也透過法鼓山師父種下環保無染的種子,產品的精益求精亦是《無染》的養成過程,陳錦賜希望,從落實環保製程與符合綠能標章的工廠與產品,帶動同業對土地友好的關注與風氣。

另外,《無染》也在大肚山上種植棉花田開設體驗課程,李月娥表示:「不是只有上完一堂課帶著小作品離開,我們分三階段上課,先從採擷棉花裡的種籽施種,接著移植幼苗到棉花田種植,最後則親自採收製作商品。」透過環境教育了解棉花,也培養惜物愛物的精神。

摘下一朵棉花取出棉籽,是《無染》的源頭,也是想要傳承並守護的資產。


「富不過三代」的定律來自於無度揮霍與無法與時俱進的守成,陳錦賜與李月娥夫妻倆合力破除這項定律,除了保存爺爺傳承下來的家業,更重要的是要做對的事、好的事,《無染》是他們朝下一個標的努力的助力,「未來我們想要買地蓋綠能工廠,也讓更多人認識天然純棉的好處,透過MIT認證及誠品通路等單位的推力,相信Made in Taiwan的好商品一定能夠被世界看見!」


後記

「MIT」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心中品質保證的關鍵字,而「MIT臺灣金選」,更是經濟部工業局針對優質MIT微笑產品的最高認證,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軟實力驕傲,「誠品生活文創平台expo」將與「MIT臺灣金選」攜手合作,召集15個「MIT臺灣金選」品牌參展,更多國際關注品牌與嚴選金獎商品,都在「MIT質感居家微笑生活」。


MIT質感居家微笑生活

時間|11月4日-11月25日 11:00-22:00

地點|誠品生活南西店4樓Event Space

推薦文章

直擊頭家工作室─馨心齋香品 (下)

細長香枝在陳冠彣手裡行雲流水的翻騰流轉,伴隨揚起的...

直擊頭家工作室─馨心齋香品 (上)

「長大我要當太空人」、「長大後我要環遊世界」,小時...

神農生活x食習執行長─范姜群季(上)

拾起籃子裡的青果,沁出微帶青澀的芳香味道,撿拾三兩...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