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易十五的秘密配方?食色所長重現如絲絨般質感的宮廷熱可可!
飄洋過海,在法國被譽為“眾神之飲”、“飲品的皇后”的可可,帶著它驚人的魅力席捲了整個法國宮廷。
在17、18世紀的法國宮廷與沙龍,國王與貴族們的早晨會是這樣開始的:
取一缽烤過的可可豆,讓人細細研磨,依喜好加入香料、糖、熱水烹煮。完成的熱可可會用潔白的瓷壺、或是銀壺承裝,成為一日早晨的美好開始。法王路易十五更是熱可可的忠實信徒,經常在凡爾賽宮他專屬的書房中自行烹煮。
在烹煮後的熱可可中加入一點點蛋黃,讓可可的油脂與熱水完美結合,創造出猶如天鵝絨般的質感,是國王最愛的秘方。
這不是什麼獵奇的操作,而是烹調的技巧。
可可豆含有可可脂,油脂與水不相容,但蛋黃中的“大豆卵磷脂”成分可以讓油水結合,讓水煮的可可從水潤口感轉變為綿密質感,
路易十五真的很懂巧克力!
-
此時,在同一個時間點,德國的巴洛克作曲家泰勒曼來到了法國巴黎。
18 世紀的巴黎「沙龍文化」迅速崛起,貴族府邸與知識分子聚會,成為音樂與思想交流的聖域。
音樂不再只屬於宮廷,反而成為百姓社交與品味的象徵。
1737 年,德國大作曲家—泰勒曼 (Georg Philipp Telemann, 1681–1767) 自漢堡啟程,歷經約 900 公里的長途馬車旅行,抵達歐洲藝文心臟—巴黎,並停留八個月。
他帶著德國音樂的嚴謹,親身融入優雅的法國文化,並與當時最炙手可熱的樂壇巨匠同台合作。
這些合作引發轟動,成為泰勒曼旅外生涯的高峰。雖非全數在巴黎寫成,但因這段巴黎歲月與演出,後世將這些曠世作品統稱為 《巴黎四重奏》。
這部巨作需要極高的演奏技術與風格品味,融合了德國的嚴謹、義大利的炫技與法國的優雅。
而此曲目也是現今古樂界公認最經典、最具挑戰性的室內樂名曲之一,至今仍是歐洲古樂界演奏家們的試金石。
-
被伏爾泰讚譽「擁有一個縝密細膩的大腦、和一顆充滿正義的心靈」的,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度夫人,
在主持藝文沙龍活動、邀請音樂家來沙龍演奏時,會親手調製分享她與路易十五一同熱愛的熱可可嗎?
“….. 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度夫人,喜歡飲用用香草莢與龍涎香調味的熱可可、與芹菜湯、松露當晚餐。” ——Vanilla: Travels in Search of the Ice Cream Orchid, Tim Ecott
在當時的熱可可風貌,又是什麼樣子,跟我們今日所能喝到的熱可可一樣嗎?
“….在十八世紀時,法國熱可可食譜的香草莢出現次數是同時期英國的兩倍。”—–Seeds: Proceedings of the Oxford Symposium on Food and Cookery 2018, Sampeck, Kathryn E
“…直到1727年前,熱可可的配方中都不含牛奶。”
▎洛可可.熱可可的發想
食色所長結合歷史文獻,調製出當時巴黎在宮廷王室貴族間最流行的配方:
使用大量可可粉,結合可可豆本身的可可膏、可可脂,與路易十五當時用來使可可呈現絲絨般質感的,蛋黃內的大豆卵磷脂,做出當時貴族們飲用的,兼具濃厚與滑順感的無奶熱可可。
加入大量用香草莢研磨而成的真正馬達加斯加香草粉,讓天然香草莢那充滿甜美棉花糖、焦糖、又帶著木質調與果香的豐富氣息,讓你體驗龐巴度夫人用可可與香草製作愛情靈藥的香氣。
再結合那個時代不同作家提供的熱可可食譜配方,做出歸納與整理,精選出在三百多年後的今日還有用在食品上的肉桂與丁香,營造出屬於當時的香料熱可可層次。
(抱歉,龍涎香與琥珀被除名了)
希望這份甜美與樂曲的感動,能帶領你穿越時空,體驗18世紀歐洲如何透過味覺與香氣構築美學與社交。
▶沖泡方式
𝟏.將香料可可粉倒入杯中
𝟐.加入180ml 的熱開水
𝟑.充分攪拌後即可飲用
𝟒.天然香料沈澱屬正常現象,敬請安心飲用
新品上市!洛可可.熱可可搶先看>> 食色天然香料研究所‖用香料讓你在餐桌環遊世界
文章撰寫:食色天然香料研究所 / 所長 FiFi
照片提供:食色天然香料研究所 / 所長 FiFi
責任編輯:林芊佑